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问题,如果一个人出生后便再也没见过父母,那么他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生理学父母是谁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创作者保护,只要不主动向人工智能交代自己的姓名,那么人工智能永远也不会知道,更无法透露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,侍者用摇头回答了我的提问。

    我开始感受到让时间流动停下的坏处了,如果现在我们之间有黑胶唱片的音乐声在,气氛大概不会如此之沉闷。

    我不是没思考过他的造物主是谁,只是我的每次思考都得不到结论。

    会是柳江吗?

    不会,不是因为我不相信他会这么做,而是我不相信属于我的时代的任何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。

    之前我曾发现过,属于如常计划的代码正以秒为单位野蛮生长,就像正被一整座楼栋的程序员编写着,一刻都不停歇。

    在人类文明覆灭之前,确实有人提出过这种以人工智能为框架的深度学习模型,但仅仅只是提出,距离真正能实际应用,估计还得等培养出下一代人才。

    所以我说我不觉得这会是属于我的时代的任何一个人。

    那会是谁?

    我决定换一个思考方向。

    我把手掌平放回膝盖,问他:“‘他’是谁?”

    这是我最想问的另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难道“他”是造物主?

    侍者的回答很快打消了我这不靠谱的疑虑。

    “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您,我也不清楚他是何时起出现的。”他回答我,“但可以肯定的是,他不应该存在于模拟中,他是程序运行产生的错误。”

    而且“他”出现过许多次。

    和先前对我的记忆全部转化为程序本能反应的一部分一样,侍者不记得“他”出现时具体情境,只知道“他”不该出现,且不该很早就出现。

    “‘他’也带有着‘他’的目的,只是我并不了解具体的动机。”侍者继续,“但如果推测没有错的话——他是冲着你来的。”

    就像我进入如常计划的目的是柳江,“他”到来的目的是我。

    “他”想要我怎么样?

    类比一下,我进入如常计划的目标是想把柳江让柳江重新回到现实中来,那么“他”的目的,难道说是——

    侍者忽然打断了我的思考:“所以我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劝你不要轻易唤醒游戏里人物的意识,有我在,有系统在,我们都会阻止您打破这本不应该被打破的‘第四面墙’,如果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