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
    秀兰,你去吧。咱们家现在的生意有建国看着呢。爹说。

    建国也拍着胸脯保证:姐,你放心去。家里的事我全包了。

    1979年春天,县里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式筹建,我被任命为筹备组副组长。

    这是个全新的挑战。

    市场要选址、要设计、要招商、要管理,每一项都考验着我的能力。

    我白天跑工地,晚上研究图纸,经常忙到深夜。

    建国心疼我,劝我不要这么拼命。

    姐,身体要紧啊。

    没事,趁年轻多干点事。

    三个月后,占地五千平方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终于建成了。

    开业第一天,从四面八方来了上百个商户。

    我们村的互助组也在市场里设了摊位,专门销售我们的优质农产品。

    秀兰,你们村的鸡蛋真不错!一个外地客商竖起大拇指。

    我们这里还有山野菜、蘑菇,都是绿色无污染的。我热情地介绍。

    很快,我们村的产品就在市场里打响了名气。

    第八章

    有了批发市场这个平台,我们村的产品销路彻底打开了。

    不仅县里的客商喜欢,连省城的采购商都专门来订货。

    方组长,你们村的农产品质量真是没得说!我们想长期合作。一个省城来的经理说。

    看到这个机会,我立刻组织村里扩大生产规模。

    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新问题——单靠我们一个村,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。

    秀兰,要不咱们带动周边几个村一起干建国提议。

    这个想法好!

    我开始到周边村庄去宣传推广我们的经验。

    起初,很多村民不相信。

    秀兰,你说得天花乱坠,谁知道是真是假邻村的老王头质疑。

    王大伯,您不信可以先到我们村看看。

    我带着十几个村干部来我们村参观。

    看到村民们住的新房子,穿的新衣服,用的新家具,他们都惊呆了。

    这才几年功夫,你们村变化这么大

    都是科学种养殖的功劳。我详细介绍了我们的做法。

    回去后,这些村干部纷纷在自己村里推广我们的模式。

    一年时间,周边八个村都建立了互助组,形成了一个产业联盟。

    我被推选为联盟的总协调人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