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万年。
对于星球而言,足以沧海桑田。但对于被拉回时间原点、在神明无声启示下重新启航的星域,尤其是那颗被赋予了特殊使命的蓝星,这十万年,是一场精密编织的史诗。
……
从近地轨道俯瞰,地球的轮廓依旧熟悉,海洋蔚蓝,大陆葱郁。
然而,在更高维度的能量视界中,这颗星球已截然不同。它不再是孤独漂浮的岩石行星,而是一个活体与造物结合的奇迹——天宫-地球。
地球本身,是庞大系统的核心载体。
其地核深处,那三块曾被深埋、坚不可摧的神之碎片,此刻正散发着稳定而磅礴的能量光辉,成为整个天宫系统的能量心脏。
无数由纯粹能量与特殊合金构成的、肉眼不可见的经络网络(“灵脉”的科技化形态),如同星球的血脉与神经网络,深深植入地壳,贯穿海洋,连接大气,将碎片的力量均匀输送到星球的每一个角落,并延伸向太空。
在同步轨道上,环绕着地球的,并非冰冷的空间站,而是一座由能量力场、折叠空间模块和悬浮生态穹顶构成的、美轮美奂又充满未来神性的环状巨构——天宫主体。
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枢、文明方舟与终极防御壁垒。天宫的主体结构并非完全人造,其骨架是十万年前神明意志引导下,人类利用最初融合的碎片能量与行星物质共同“生长”出来的基体,后世不断在其上叠加科技结晶。它既是飞船,也是神殿,更是地球能量场的放大器。
十万年间,在神明碎片核心深处那丝“哀鸣与救赎”印记的潜移默化引导下(被人类理解为“神启”),人类文明的发展被有效干预:
修仙时代的理性引导,也称为科技修仙时代。
灵力(源初规则共振)复苏,科技修仙文明如预期般兴起。但这一次,对碎片的崇拜与对唤醒“源初”(人类对桓池的尊称)的信念,被塑造成文明的核心伦理。强大的修士(神使)阶层成为“守望者”的中坚,他们利用灵力维护天宫系统,监控碎片状态,压制因力量膨胀而滋生的贪婪苗头(历史上仍有波澜,但被有效控制)。
科技与灵能的融合:天宫系统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融合产物。人类科技树在神启和灵能辅助下,避开了污染与毁灭的歧途,专注于能量利用、生命维系、环境调控和深空探索(在碎片能量稳定覆盖的星域内)。灵力驱动引擎,符文加固合金,意识直连网络。
七万年过去,神明的意识依旧沉睡,无法
对于星球而言,足以沧海桑田。但对于被拉回时间原点、在神明无声启示下重新启航的星域,尤其是那颗被赋予了特殊使命的蓝星,这十万年,是一场精密编织的史诗。
……
从近地轨道俯瞰,地球的轮廓依旧熟悉,海洋蔚蓝,大陆葱郁。
然而,在更高维度的能量视界中,这颗星球已截然不同。它不再是孤独漂浮的岩石行星,而是一个活体与造物结合的奇迹——天宫-地球。
地球本身,是庞大系统的核心载体。
其地核深处,那三块曾被深埋、坚不可摧的神之碎片,此刻正散发着稳定而磅礴的能量光辉,成为整个天宫系统的能量心脏。
无数由纯粹能量与特殊合金构成的、肉眼不可见的经络网络(“灵脉”的科技化形态),如同星球的血脉与神经网络,深深植入地壳,贯穿海洋,连接大气,将碎片的力量均匀输送到星球的每一个角落,并延伸向太空。
在同步轨道上,环绕着地球的,并非冰冷的空间站,而是一座由能量力场、折叠空间模块和悬浮生态穹顶构成的、美轮美奂又充满未来神性的环状巨构——天宫主体。
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枢、文明方舟与终极防御壁垒。天宫的主体结构并非完全人造,其骨架是十万年前神明意志引导下,人类利用最初融合的碎片能量与行星物质共同“生长”出来的基体,后世不断在其上叠加科技结晶。它既是飞船,也是神殿,更是地球能量场的放大器。
十万年间,在神明碎片核心深处那丝“哀鸣与救赎”印记的潜移默化引导下(被人类理解为“神启”),人类文明的发展被有效干预:
修仙时代的理性引导,也称为科技修仙时代。
灵力(源初规则共振)复苏,科技修仙文明如预期般兴起。但这一次,对碎片的崇拜与对唤醒“源初”(人类对桓池的尊称)的信念,被塑造成文明的核心伦理。强大的修士(神使)阶层成为“守望者”的中坚,他们利用灵力维护天宫系统,监控碎片状态,压制因力量膨胀而滋生的贪婪苗头(历史上仍有波澜,但被有效控制)。
科技与灵能的融合:天宫系统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融合产物。人类科技树在神启和灵能辅助下,避开了污染与毁灭的歧途,专注于能量利用、生命维系、环境调控和深空探索(在碎片能量稳定覆盖的星域内)。灵力驱动引擎,符文加固合金,意识直连网络。
七万年过去,神明的意识依旧沉睡,无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