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  绝对的好东西。

    而且容易批量制造,还适合推广。

    日后的直道和官道,都可以用上水泥。

    一条条笔直平整的水泥路。

    想想都令人觉得激动!

    干净耐用,坚固结实。

    土路最大的问题,还是大雨过后的泥泞难行。

    有了这水泥,可就算能解决这问题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哪怕现在还是以车马为主,但交通的运输效率,肯定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。

    不管是行军打仗,还是粮草运输,亦或者兵马支援,甚至是平日里的贸易往来,用上这样的水泥路,都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。

    速度提高了,效率自然就好了,这效益也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要致富先修路,是一条不变的真理。

    老祖宗们都明白。

    时间可就是金钱,时间就是生命。

    朱瞻墡琢磨起这水泥来。

    同时叫来了丁白缨,

    让她回家将王守仁给领到这里来。

    “后面就叫他王阳明好了,王守仁感觉没他王阳明出名和大气……”朱瞻墡研究着图纸,口中呢喃自语着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草民王守仁,叩见监国殿下!愿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。”

    “起来吧,以后你还是叫你的字号,就叫王阳明,孤喜欢你这个名字。”

    “是,谢殿下。”

    朱瞻墡端详着这跟孔子孟子还有朱熹并称的儒家圣人王阳明,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    此人不单单是能文能武,甚至还能一边做学问,一边领军打仗。

    大明朝现在真是幸运!

    朝中已经有了一个于谦。

    现在又来了一个王阳明。

    大明还真是能人辈出,群星璀璨的时代!

    而群星现在开始,汇聚到了永乐一朝。

    朱瞻墡思考了一下,打算暂时给王阳明安排一个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职位。

    一个正四品的官职。

    不大不小,权力也不重。

    一个御史大夫中,既可以弹劾朝中官员,又能监管巡查地方官员的位置。

    而且十三道御史都是左佥都御史麾下的御史。

    暂时给王阳明这个官当,挺合适的。

    而且前段时间,御史言官杀得有点多。

    得补一补!

    日后若有什么新调遣,再做考量。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