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章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    说真的,现在回想起来,那天校史馆特藏室的灯明明灭灭,我就不该对着杨日霖那本法文笔记死磕。

    指尖的油墨味还没散,下一秒,毕业希望就变成了要命的《生存指南》。

    谁能想到,我这历史系学霸,会栽进这种靠‘考据’才能活命的民国怪谈里

    还好,后来没让我一个人扛。

    第1章:午夜校史馆的邀请函

    我叫喻筱晴,一个平平无奇、为毕业论文愁到头秃的历史系研究生。

    那阵子,我正死磕一本关于民国传奇女法医杨日霖的专著,尤其是她那些用法文写就的私人笔记,简直是我的催眠神曲,也是我的毕业希望。

    那天晚上,我又泡在校史馆那间尘封依旧的特藏室里。

    窗外月黑风高,馆内灯光明暗不定,只有我指尖划过泛黄纸张的沙沙声。

    说实话,我当时困得眼皮直打架,满脑子都是导师那句筱晴啊,你的论据还不够扎实,杨日霖这个人物,要挖深一点,再深一点!

    就在我对着一段法文手稿冥思苦想,感觉自己快要跟周公汇报论文进度的时候,那笔记上的墨迹,毫无征兆地,像活了一样开始扭曲、旋转,形成一个小小的漩涡。

    我当时以为是自己熬夜太久,眼花了。还揉了揉眼睛,想凑近了看清楚。

    下一秒,一股巨大的吸力传来,我连尖叫都来不及发出一声,眼前就彻底黑了。

    再睁开眼,头晕脑胀。周围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霉味和……怎么说呢,一种不祥的潮湿气息。

    我发现自己正站在一条狭窄、阴森的石库门弄堂口,两旁的青砖墙壁斑驳不堪,仿佛随时都会渗出水来。

    我当时整个人都傻了,这是哪儿拍电影吗绑架可我一个穷学生,谁绑我啊

    更离谱的是,我手里捧着的那本厚厚的杨日霖法文笔记,居然变成了一本薄薄的、封面印着歪歪扭扭几个大字的小册子——《新上海居民生存指南》。

    我心里咯噔一下,一种巨大的不安感瞬间攫住了我。

    这……这比我那本写不出来的毕业论文,还要离谱一百倍啊!

    第2章:石库门的友好微笑与焦糊味

    我哆哆嗦嗦地翻开那本《新上海居民生存指南》,第一页,就是几行血红的大字,触目惊心:

    石库门72号房客守则:一、邻居都是友善的,请用最真诚的微笑回应他们的问候,否则后果自负。

    友善的邻居我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