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吃点东西吧,瞧你瘦的。
那慈祥的语气让崔瑾儿险些再次落泪。她接过碗,轻声道谢。
赵大娘在她对面坐下,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半点好奇或评判,只有平静的善意:杜秀才是好人,姑娘放心住下。这世道,谁还没个难处
崔瑾儿低头喝汤,热流温暖了她冰冷的胃,也稍稍安抚了破碎的心。
第十七章
诗囚新生
清晨的阳光透过窗纸洒进草庐,崔瑾儿从浅眠中醒来,一时不知身在何处。
窄榻上铺着干净的粗布被褥,身上盖着一床打着补丁却洗得发白的棉被。屋内静悄悄的,只有书架上的影子随着阳光慢慢移动。
她坐起身,这才想起昨日的剧变——休书、离家、杜墨的收留。这一切真实得可怕,又虚幻得像场噩梦。
姑娘醒了赵大娘推门进来,手里端着一盆热水,洗把脸吧,杜秀才一早就出门了,说去城里办点事。
崔瑾儿谢过,接过面巾。水温刚好,洗去了满脸的泪痕和疲惫。
杜秀才留了话,说姑娘可以随意用他的书桌和笔墨。赵大娘指了指角落里的木桌,还说...若姑娘想写什么,不必顾忌。
崔瑾儿心头一热。杜墨竟如此了解她,知道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,文字仍是她的慰藉。
洗漱完毕,她走到书桌前。桌面收拾得很整洁,笔架上挂着几支毛笔,砚台里还有未干的墨汁。一本翻开的书放在正中,是《陶渊明集》。
她轻轻抚过书页,指尖传来纸张粗糙的触感。这是杜墨昨夜读到的地方吗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...这样闲适的诗句,与她现在的心境何其遥远。
目光扫过书架,她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封面——杜墨送给她的《诗品》,那本曾经被婆婆没收的书。原来杜墨还有一本。
鬼使神差地,她取下书,翻到扉页。与她那本不同,这一页没有题字,但在诗缘情而绮靡那一段旁边,杜墨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,远比送她那本上的详细。
情之所至,金石为开。今人作诗多炫技而寡情,如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...
崔瑾儿不知不觉读完了所有批注,心中泛起涟漪。杜墨对诗歌的理解如此通透,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才情与胸襟,远非李修文可比。
她突然有了写诗的冲动。铺开一张纸,磨墨润笔,却迟迟落不下第一个字。写什么呢写被休弃的屈辱写对未来的迷茫还是写此刻复杂的心绪
那慈祥的语气让崔瑾儿险些再次落泪。她接过碗,轻声道谢。
赵大娘在她对面坐下,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半点好奇或评判,只有平静的善意:杜秀才是好人,姑娘放心住下。这世道,谁还没个难处
崔瑾儿低头喝汤,热流温暖了她冰冷的胃,也稍稍安抚了破碎的心。
第十七章
诗囚新生
清晨的阳光透过窗纸洒进草庐,崔瑾儿从浅眠中醒来,一时不知身在何处。
窄榻上铺着干净的粗布被褥,身上盖着一床打着补丁却洗得发白的棉被。屋内静悄悄的,只有书架上的影子随着阳光慢慢移动。
她坐起身,这才想起昨日的剧变——休书、离家、杜墨的收留。这一切真实得可怕,又虚幻得像场噩梦。
姑娘醒了赵大娘推门进来,手里端着一盆热水,洗把脸吧,杜秀才一早就出门了,说去城里办点事。
崔瑾儿谢过,接过面巾。水温刚好,洗去了满脸的泪痕和疲惫。
杜秀才留了话,说姑娘可以随意用他的书桌和笔墨。赵大娘指了指角落里的木桌,还说...若姑娘想写什么,不必顾忌。
崔瑾儿心头一热。杜墨竟如此了解她,知道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,文字仍是她的慰藉。
洗漱完毕,她走到书桌前。桌面收拾得很整洁,笔架上挂着几支毛笔,砚台里还有未干的墨汁。一本翻开的书放在正中,是《陶渊明集》。
她轻轻抚过书页,指尖传来纸张粗糙的触感。这是杜墨昨夜读到的地方吗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...这样闲适的诗句,与她现在的心境何其遥远。
目光扫过书架,她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封面——杜墨送给她的《诗品》,那本曾经被婆婆没收的书。原来杜墨还有一本。
鬼使神差地,她取下书,翻到扉页。与她那本不同,这一页没有题字,但在诗缘情而绮靡那一段旁边,杜墨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,远比送她那本上的详细。
情之所至,金石为开。今人作诗多炫技而寡情,如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...
崔瑾儿不知不觉读完了所有批注,心中泛起涟漪。杜墨对诗歌的理解如此通透,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才情与胸襟,远非李修文可比。
她突然有了写诗的冲动。铺开一张纸,磨墨润笔,却迟迟落不下第一个字。写什么呢写被休弃的屈辱写对未来的迷茫还是写此刻复杂的心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