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河的?”这成了全军最大的谜团。

    就连高仙芝也瞪圆了眼睛,死死盯着李乾,等待他的解答。

    李乾却神秘一笑:“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。”他剑指前方,“雄鹰堡就在眼前!”

    “没错!”高仙芝红光满面,声若洪钟:“就让吐蕃人见识见识,什么叫神兵天降!”

    在特勒满川以南半日路程处,坐落着吐蕃在西域的重要军事据点——雄鹰堡(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兰加尔)。

    这座方圆不过两三里的小城,与大唐的雄城相比简直判若云泥。

    雄鹰堡的城墙粗陋不堪,城内建筑寥寥。

    令人诧异的是,这里几乎没有像样的房屋,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吐蕃人惯用的帐篷。

    这个游牧民族即使筑城,仍保持着“穹庐为室”的传统习性。

    这座小城的军事价值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南倚险峻山岭,北临湍急的特勒满川,形成天然的防御屏障。

    更关键的是,吐蕃人在城南十五里处的山麓另设军寨,驻扎着数千精兵,与雄鹰堡形成犄角之势。

    这种分兵部署实属无奈,雄鹰堡实在太小,根本容纳不下全部驻军。

    作为兴起不到百年的高原政权,吐蕃的文明积淀确实浅薄。

    直到松赞干布时代(唐太宗时期),这个民族才派遣使者赴克什米尔学习,创制文字,迈入文明门槛。

    与华夏五千年文明相比,这个奴隶制国家在科技、文化、建筑等各方面都显得格外稚嫩。贫瘠的高原环境更限制了其国力发展,想要修筑坚固城池实属奢望。

    即便是与安西四镇中最不起眼的疏勒镇相比,雄鹰堡也相形见绌。

    但吐蕃人巧妙地利用地势,将这座简陋的小城打造成西域防线上的一颗钉子。

    数百顶牦牛毛帐篷杂乱无章地散布在雄鹰堡内,东一堆西一簇,活像被狂风吹散的落叶。

    这种混乱无序的布局,正是吐蕃这个新兴政权缺乏严密组织体系的真实写照。

    城内的地面坑洼不平,泥泞不堪,随处可见的积水和牲畜粪便散发着刺鼻的气味。

    与其说这是一座城池,不如说是个放大了的游牧营地。牦牛和马匹在帐篷间随意穿行,偶尔低头啃食着地上零星的草茎。

    在这片混乱中,一顶装饰着雄鹰图案的巨大帐篷格外醒目,这正是吐蕃大将贡布的帅帐。

    “贡布”在汉语中意为“雄鹰”,这位身高八尺的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