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军府大堂,只见高仙芝端坐主位,边令诚、段秀实分列左右,近百名校尉、别将济济一堂。

    众人见李乾到来,皆是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,这位新晋的安西第一猛将若不与会,谁还有资格?

    高仙芝身后悬挂着一幅巨大的西域舆图,葱岭山脉蜿蜒其间,小勃律的位置被朱笔重重勾勒。

    待李乾与李嗣业落座,高仙芝环视众将,沉声道:“此次南征,誓取小勃律!”

    他开门见山地阐明战略意图:“小勃律虽弹丸之地,却是吐蕃进出西域的咽喉要道。拿下此处,便能将吐蕃铁骑死死堵在青藏高原!”

    话音一顿,高仙芝的声调陡然提高:“更重要的是,大食东方总督正在拉拢石国、葛逻禄等部。我大唐若要应对大食威胁,必先稳固西域!而稳固西域的关键,就在于切断吐蕃这条毒蛇的进犯之路!”

    堂下众将闻言,无不神情肃然。李乾凝视着地图上那个被朱笔圈住的小国,心潮澎湃——这场即将改变西域格局的大战,终于要拉开帷幕了。

    高仙芝远征小勃律的战略行动,绝非孤立事件,而是大唐帝国经略西域整体战略的关键一环。

    这场战役背后,隐藏着当时亚洲两大强权,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(大食)的世纪博弈。

    在当时的战略格局中,吐蕃虽与唐王朝缠斗百年,但其国力有限,军事实力不足,只能对唐朝边境进行袭扰,始终无法构成致命威胁。

    真正令大唐警惕的,是那个如飓风般崛起的阿拉伯帝国。

    这个新兴的伊斯兰强权以惊人的速度扩张,先席卷地中海沿岸,继而灭亡古老的波斯帝国,随后更是一路东进,最终与唐王朝在中亚狭路相逢。

    历史的机缘曾给过大唐一个绝佳的战略窗口,波斯帝国灭亡前夕,其末代王子俾路斯曾亲赴长安求援。

    若当时西域通道畅通,唐太宗很可能会出兵中东。这个战略构想,成为后来唐朝持续经营西域的重要动因。

    在平定西突厥后,唐朝甚至专门设立“波斯都督府”,试图扶持俾路斯复国,其战略眼光早已超越中亚,直指中东腹地。

    而对阿拉伯帝国而言,唐朝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其“政教合一”的帝国整合进程。

    尽管阿拉伯人征服了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广袤土地,但只要唐朝势力仍在西域存在,这些地区就难以完全伊斯兰化。

    这一僵局,直到怛罗斯之战后才被打破。

    正是这种战略层面的生死博弈,使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