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呢。"

    陈建国在一旁注意到这套茶具,虽然残缺,但器型和釉色都很特别,可能是明代的产物。他凑过去仔细观察,确认是明代中期的官窑茶具,即使残缺,价值也不菲。

    "老人家,这套茶具我想买。"陈建国说,"一百五十元,您看行吗?"

    老人眼睛一亮:"行!就这么定了!"

    等老人离开后,孙掌柜好奇地问:"陈老弟,那茶具真值这个价?"

    "值得更多。"陈建国没有隐瞒,"这是明代官窑的产品,即使残缺,在市场上也能卖到几百元。"

    孙掌柜啧啧称奇:"你这眼力真是绝了!对了,你有没有想过专门做古董生意?"

    "想过,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。"陈建国解释道,"一方面缺少足够的启动资金,另一方面还需要更广泛的人脉。"

    "说到人脉,我倒是可以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。"孙掌柜神秘地说,"县文物站的张站长,他懂行,而且在这一带很有影响力。"

    陈建国眼前一亮:"那太好了!什么时候能见到他?"

    "明天他会来镇上,我约他在茶馆见面,你一起来。"

    第二天上午,陈建国请了半天假,来到镇上的老茶馆。孙掌柜已经在那里等候,旁边坐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,白发苍苍,但精神矍铄。

    "张站长,这位就是我跟您提过的陈建国。"孙掌柜介绍道。

    张站长上下打量着陈建国,眼中透着审视:"小陈同志,听说你对古董很有研究?"

    "不敢说研究,只是略懂一二。"陈建国谦虚地说。

    张站长笑了:"谦虚是好事。不过老孙说你眼力不错,今天正好考考你。"

    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布包,打开后是一个青花瓷盏。"这个茶盏,你看是什么年代的?"

    陈建国接过茶盏,仔细观察花纹、釉色和底部的款识,然后轻轻敲了敲,听声音。"明代永乐年间的产物,官窑出品。青花发色沉稳,胎体细腻,釉面光洁均匀。"

    张站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:"不错!再看这个。"他又拿出一个小玉佩。

    陈建国观察后说:"清代和田玉,质地温润,但有一道隐裂,影响价值。"

    连续几样物品,陈建国都说得八九不离十。张站长渐渐收起了审视的目光,换上了欣赏:"小陈同志,你这眼力确实不凡!是跟谁学的?"

    "小时候家里有些古物,加上我爱看书,自学的。"陈建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