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听听且过。

    ”得到了他们的默认,季泠才敢开口。

    “高祖伊始,为避倭寇,选择闭关,断绝与外国通商贸易。

    本心是好的,此法在建国初期也却有成效。

    只是时移事易,政策也该与世推移。

    以建州府为例,闽省地形大抵如此,九山半水半分田,加上土质问题,本就不适合大量种植粮食。

    而丘陵地带,又适合种植果物、茶叶等适合商贸的作物。

    闽地沿海,有许多深水良港,本是适合发展商业,自古以来,众多商港名扬四海,港口发展带动船业、农业、手工业发展,许多闽人也可在港口或商船上谋生,以供税赋,以养妻儿。

    闭关封港之后,他们骤然失去谋生途径,种田难以为生。

    闽地多山,闽人安土重迁,也难以离开家乡,寻求生机。

    倘若此时,有人给了他们一条生路,让他们加入豪强,与之假扮倭寇,即便是伤天害理,至少混口饭吃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朝廷愈加严守海港,他们连曾经的偷渡私航都做不到,更是只能弃明投暗。

    长此以往,循环往复。

    清剿倭寇自然是挖去伤口,可是痢疾深种,并未从根而治,时有复发,损命伤财,军民辛苦。

    若要彻底解决此事,一是要有强悍的军队以此为摄,让真正的倭寇不敢再犯,让良民知道加入他们得不偿失。

    学生适才见到,校场之中有一队人马正在排阵,不知可是优选出的精兵?”齐无戈与齐侯爷一同回答:“正是。

    ”齐侯爷示意由齐无戈代他解释:“我父亲初到闽浙之时,见卫所士兵无力,军纪颓丧。

    因而选择招兵组建新军,又针对闽浙地形设计新阵,因地制宜。

    ”季泠仔细听着齐无戈的解释,后又转过头。

    “学生对排兵布阵不太了解,但既然侯爷因地制宜,多次取胜,大可以在民间造势,为齐家军打出个名堂来,不说让倭寇闻风丧胆,至少也求一个战时攻心,削弱他们的士气。

    此为一策。

    二则是拔出当地豪强。

    若是没有他们为首与倭寇勾结,其他小民再有想法,也难以成事。

    他们凭借对地形风俗的了解,为倭寇提供情报住所,实际上便是通敌卖国。

    再将我朝商品借由倭寇外运,即为走私。

    又是与倭寇狼狈为奸,共同劫掠,是为祸首。

    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