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的故事。

    里面的人设鲜明,故事曲折,当时发表后便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。

    《白鹿原》这本书的出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。

    它就像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,带领着读者去看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。

    当年《白鹿原》的作者就是凭借此书一举获得了九七年的矛盾文学奖。

    所以,这本拿出来,再加上自己现在报过的笔名许灵均,还愁没有读者喜欢吗。

    而至于《明朝的那些事》这种偏网络风格的作品,陈昭最终还是决定先放一放。

    先不考虑《明朝的那些事》这部作品,这个年代的人能不能接受。就是长篇的篇幅想要连载完,都得好几年。

    而对于这种超长篇的著作,在后面的时代是有两种玩法。

    一种就是网络上的订阅,通过互联网时代售卖电子书。

    但放在1978年,显然是不可能的,别说互联网了,就是国内的电脑都没有多少台。

    而第二种就是实体书销售,也是后面很多作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。

    写完一整本书,然后找出版社合作印刷打印,再将整本书通过书店卖出去。

    这种方法是这个时代最快最有效的,但是同样也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印刷和打印都要和别人合作,期间难免会让出一些分成利润。

    所以,陈昭也一直都在计划着自己开设一个专门印刷售卖的一体销售路线。

    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,那就必须有足够的钱和人脉。

    钱这方面,陈昭通过写,早晚都是能够挣到的。

    而人脉则是需要陈昭后面去摸索。

    归根结底下来,陈昭准备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改写《白鹿原》,然后继续投给文汇报。

    同时在这段时间里,计划着自己开设印刷厂,以后自己经营自己的书。

    做完这些打算,陈昭便立即开始动笔,将《白鹿原》的故事写出来。

    转眼之间,时间又过去了两天。

    终于来到了高考查成绩的日子。

    1978年,查成绩一共有三种方式。

    一是报考的学校直接通知,二是通过邮寄,三就是去招生办直接查。

    陈昭如今已经来到了京都,第一种和第二种都不怎么实际,陈昭想要知道自己高考成绩最快的方法就是去招生办直接查。

    不过,此刻的陈昭早就已经沉浸在《白鹿原》的创作之中,已然忘了今天是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