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郁敷衍完凤千瑜,特意出宫去了一趟户部,去查了关于九千岁的史记。
史书上记载凤千瑜是十年前入的宫,做了个不起眼的小太监,跟在总管身边做事。后来得了皇上信任,提了做执笔太监,过往史册都要经上他一笔,没人敢不敬重他。
后来皇上为震慑朝中大臣,设立了监国寮,外治朝中犯事大臣,内管后宫慎刑司。明面上是监制国政,可实际上是皇上用来制霸朝廷的一把刀刃。
凤千瑜,便是皇上亲自提的监国太监,他那年被提上去的时候才十六七岁,便有雷霆手段。
据说凡是送到他监国寮的罪臣,无论嘴有多硬,他都能撬开,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,他总能拿出让皇上满意的答案。
慢慢地皇上越来越信任他,他的权利也越来越大,头两年还时不时有大臣参他残忍无道,皇上当着众臣的面,用折子亲自打了那人的嘴,说他“胡言乱语、状若疯狗”,拖出去打了好几个时辰,一直把人打死了都没有停。
这一波杀鸡儆猴,足足是打在众臣脸上,同时也让他们清醒过来,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哪个大臣敢在皇上面前说凤千瑜半句不是。
因为凤千瑜,是皇上手中的利刃。
谁敢动他,便是动了歪心思的乱臣贼子。
监国寮设立至今五年,打杀过朝中无数重臣,那个时候沈郁还在学堂读书,也曾听到过风言风语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听说皇上极其宠信他,有次还在宴会上说他乃是“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”,笑称自己为万万岁,那么凤千瑜便是九千岁。
朝中大臣为巴结他,都尊称他为九千岁,慢慢地,所有人都习惯于这样称呼他,以至于忘了他原本的官职。
沈郁翻完史册,跟她以前知道的都差不多,她想了解一些具体的东西,可是翻遍了户部的史册,都翻不到那些。
尤其是关于九千岁的身世,史册上只记载了他是孤儿,十二岁入宫,从哪来,姓甚名谁,却是一概没有,甚至后面关于他的记载也是寥寥数语,根本不足以考据。
户部尚书廖乾深听到她在这里查史记,便过来问她查什么,听到沈郁说九千岁,他止不住地摇头,“那九千岁办的可是皇差,我这小小的户部怎么可能有他的史策?你手里拿的这些都是宫里传出的只言片语,算不得真,老臣估摸着,也就皇上的归档阁或许会有记载。”
皇上的归档阁,那可是只有执笔太监和皇上本人才能入的地方,沈郁哪
史书上记载凤千瑜是十年前入的宫,做了个不起眼的小太监,跟在总管身边做事。后来得了皇上信任,提了做执笔太监,过往史册都要经上他一笔,没人敢不敬重他。
后来皇上为震慑朝中大臣,设立了监国寮,外治朝中犯事大臣,内管后宫慎刑司。明面上是监制国政,可实际上是皇上用来制霸朝廷的一把刀刃。
凤千瑜,便是皇上亲自提的监国太监,他那年被提上去的时候才十六七岁,便有雷霆手段。
据说凡是送到他监国寮的罪臣,无论嘴有多硬,他都能撬开,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,他总能拿出让皇上满意的答案。
慢慢地皇上越来越信任他,他的权利也越来越大,头两年还时不时有大臣参他残忍无道,皇上当着众臣的面,用折子亲自打了那人的嘴,说他“胡言乱语、状若疯狗”,拖出去打了好几个时辰,一直把人打死了都没有停。
这一波杀鸡儆猴,足足是打在众臣脸上,同时也让他们清醒过来,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哪个大臣敢在皇上面前说凤千瑜半句不是。
因为凤千瑜,是皇上手中的利刃。
谁敢动他,便是动了歪心思的乱臣贼子。
监国寮设立至今五年,打杀过朝中无数重臣,那个时候沈郁还在学堂读书,也曾听到过风言风语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听说皇上极其宠信他,有次还在宴会上说他乃是“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”,笑称自己为万万岁,那么凤千瑜便是九千岁。
朝中大臣为巴结他,都尊称他为九千岁,慢慢地,所有人都习惯于这样称呼他,以至于忘了他原本的官职。
沈郁翻完史册,跟她以前知道的都差不多,她想了解一些具体的东西,可是翻遍了户部的史册,都翻不到那些。
尤其是关于九千岁的身世,史册上只记载了他是孤儿,十二岁入宫,从哪来,姓甚名谁,却是一概没有,甚至后面关于他的记载也是寥寥数语,根本不足以考据。
户部尚书廖乾深听到她在这里查史记,便过来问她查什么,听到沈郁说九千岁,他止不住地摇头,“那九千岁办的可是皇差,我这小小的户部怎么可能有他的史策?你手里拿的这些都是宫里传出的只言片语,算不得真,老臣估摸着,也就皇上的归档阁或许会有记载。”
皇上的归档阁,那可是只有执笔太监和皇上本人才能入的地方,沈郁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