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释了起来。

    其实说起这棺椁嘛,它还是有一段来历的,古时候棺椁亦称寿棺,是盛载死尸的匣子,通常只有生前大有身份的人才有资格使用,可以说这棺椁,就是显示死者的地位的一种工具。到了后来,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,棺椁的使用渐渐变成了一种制度,也就是所谓的棺椁制,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;椁,套在棺外的外棺。木棺出现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,至龙山文化已出现木椁,用于氏族中之头领。殷墟商王陵墓室中,多用大木条叠压成方形或亚字形的椁室,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。至周代,棺椁制度化,规定天子棺椁四重,亲身的棺称椑,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;第二重称地也,以椴木制成;第三重称属,第四重称大棺。帝后之外椁两重,多用梓木,因而其棺椁又称“梓宫”。上公、侯伯子男、大夫,以等差分别为三重有兕牛皮、二重、一重。士不重,但用大棺。又,天子大棺厚八寸,大夫士大棺厚六寸,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,无椁。后世帝王、贵族、士大夫,基本沿用此制,然时也有逾制者。礼记檀弓上“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,其厚三寸;也棺一;梓棺二。”详孔颖达疏。通典礼四五“周制君里棺用朱绿,用杂金错;大夫里棺用玄绿,用牛骨鐟;大夫里棺用玄绿,用牛骨鐟;士不绿。”又“大唐制诸彝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,其棺椁皆不得镂彩画,施户牖栏槛,棺内又不得有金宝珠玉。”

    由此可见,这小小的一个棺材里面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意义,这也是后世的人能从一个棺椁看出死者身前身份的一种根本原因。就比如说我们眼前这副铜棺吧,它显然就不是普通人用得起的,如果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这棺材里面那位主的身份的话,那么看到这铜棺以后也就不难猜出他原来的身份了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这铜棺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,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贼盗走棺材里面的明器,一般都会在墓室里和棺材上面布置无数的机关,但是这所有的机关当中,又以这铜棺的布置最为安全。

    首先,这铜管本身就已经有几吨重了,任何人想要把它挪走都是不可能的,其二,这铜棺的缝隙一般都会注上铁水,使得这棺身和棺板之间毫无缝隙,再其三,刚才那些在木棺和铜棺之间的殷红色液体也绝对不简单,那应该是古人配置出来的某种毒药,估计人碰到那是不死也得死,毕竟古时候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,并不是现代人能够全部理解的。

    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这一次也算是运气好,如果不是陈添宝碰巧搞坏了棺椁的外层,使得夹层的木棺裂了一道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