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一龙、吴得一虎、魏得一犬,能得到虎之评价,可见诸葛瑾虽不及二弟韬略过人,却也绝不是泛泛之辈!

    “吴王派子瑜先生渡江,不知所为何事啊?”

    “外臣特来化干戈为玉帛,让魏、吴两国重归于好!”

    “此话怎讲?”

    “吴国侍魏多年,向无失礼之处,如今陛下无故兴兵来犯,使两国百姓饱受刀兵之苦,田园尽毁,尸横遍野,陛下又于心何忍呢?

    我家吴王宅心仁厚,不愿两国百姓继续流血了,故而派外臣前来面见陛下,希望化解矛盾,使魏、吴两国重归于好,如此天下幸甚,苍生幸甚!”

    说话间,诸葛瑾取出一份国书,由侍从送到了曹丕手中,后者打开仔细观看,国书内容很长,且是吴王孙权的亲笔。

    前面是一些外交用辞,说东吴一直奉曹魏为宗主国,年年进贡,岁岁称臣,没有任何失礼之处,两国也一直保持友好关系!

    如今东吴受了天灾,曹魏不派人慰问救助,反而出动几十万大军来攻,这在道义上是不对滴,是要受到天下人指责滴,希望曹魏方面认识到错误,立刻停止军事行动云云!

    不过孙权也是明白人,知道国家与国家之间,只有弱肉强食,没有公理可言,因此后面话锋一转,表示这次挨打自己认了,并提出了四项议和条件:

    其一,吴国把长江以北土地,还有海外一些岛屿,尽数都献给魏国!

    其二,继续尊魏为宗主国,每年进贡黄金三万两,白银十万两,地方各种特产五百车!

    其三,孙权愿意把次子孙虑,送到魏国作为人质!

    其四,如果魏国讨伐蜀汉,吴国愿意出一支人马助战,并提供部分军械、粮草、船只!

    凭心而论,这四项条件相当不错,如果魏国接受了,既得实惠,又得面子,完全可以凯旋班师了,可是曹丕会答应吗?

    “哈哈,吴王送来亲笔国书,可见却有议和的诚意,不过朕之所图者,非庐江一郡之地,更不是海上几座小岛,而是天下一家,四海升平!

    劳烦子瑜转告吴王,若真为了江东百姓考虑,还望他早日渡江北上、纳土归降,朕当以兄弟之礼相待,并与之结为儿女亲家,保证吴氏子孙永享荣华富贵!

    若是冥顽不化吗,朕有百万虎狼之师,踏平江东不费吹灰之力,届时国灭城破、玉石俱焚,还望吴王好好思量一下!”

    虽然议和条件不错,可曹丕还是果断拒绝了,一则,战局对魏军非常有利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