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特产品!

    可是衙役们很快失望了,这些村民都是破衣烂衫、面带菜色,显然没什么油水可榨了,村子里也静悄悄的,一声鸡鸣、一声狗叫都听不到,看来中午是吃不上肉菜了。

    “税官大人容禀:南山亭土地贫瘠,又干旱缺水,地里本就打不了多少粮食,乡亲们没日没夜的干活,也就勉强温饱而已!

    上上个月,官府提前征收了黄初五年的赋税,上个月提前征收了黄初六年的赋税,如今又要再征两年的,乡亲们就算是砸锅卖铁,也实在凑不齐了!

    还有这几个月,官府不断的征兵、征粮,村子里的青壮男子全都征走了,只剩下一群老弱妇孺,各家各户的米缸也见底了,那里还有壮丁、粮草可征啊?

    如今寒冬将至,乡亲们要吃没吃,要穿没穿的,能否熬过去都很难说,还请税官大人高抬贵手,看在忠烈牌坊的份上,好歹给南山亭留一条活路吧!”

    听说又要征兵、征税了,老亭长无奈的连连哀告,先解开自己的衣服,露出了胸膛上几道伤疤,又指了指村口方向,那里有一座三丈高的牌坊,中间四个大字:‘忠烈之乡!’

    原来建安七年,曹操、萧逸率军远征辽东之时,老亭长曾经带领百余名壮丁,组织车队为前线押送粮草,结果路上遇到了数百名乌丸游骑袭击,一场激烈的血战下来,壮丁们十死七八,而粮草一粒未失!

    萧逸知道此事之后,大大表彰了这支运输队伍,派人送战死者回乡安葬,亲赐‘忠烈之乡’牌坊,而按照汉、魏时期的规矩,军烈属是不必交纳赋税的,孩子由国家负责扶养!

    可是这次征讨东吴,需要的兵员、粮草实在太多了,加之士族官员们层层克扣,实际上征收的数字,比朝廷规定的高出数倍不止,就连这种忠烈之乡也未能幸免。

    开始的时候,为了国家大事考虑,南山亭的百姓们省吃俭用,把钱粮、牲畜都交出去了,仅有的壮丁们也从军入伍了,可是一征再征之下,终究碰触到了底线!

    “你个老滑头,不用在本官面前装可怜,知道你们当过兵、打过仗,还立过一点点军功,可那又怎么样呢?

    征兵、征税、征粮,乃是当今天子下的旨意,自古圣旨不可违,你们就算是砸锅卖铁、卖骨卖肉,也得在三天之内把税、粮交上来!

    至于壮丁吗,那边的几个小伙子,起码有十六七岁了吧,一个个壮实的跟牛犊子似的,这次全部随大军一起南征,剩下空缺的名额吗,准许你们用钱来顶替!”

    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