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想东吴倒行逆施,以至上天降下灾祸,飓风过处,寸草不留,百姓们田园尽毁,死伤者不计其数,朕身为天下共主,又岂能坐视不理呢?
朕意已决,即日挥师南下,踏平江东,救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,生擒碧眼小儿,问罪于御阶之前,诸位皆朕股肱之臣,征讨江东有何良策啊?”
曹丕的言辞很谦逊,口气却极为坚定,这就是告诉文武重臣们,今夜把你们召集来,不是商议是否讨伐东吴,而是如何讨伐东吴,这一仗必打无疑了!
“陛下德布四方,仁及万物,虽唐、虞无以过此,如今兴仁义之师,伐有罪之邦,江东百姓必箪食壶浆,以迎陛下之王师也,踏平江东易如反掌,臣等提前为陛下贺--万岁,万万岁!”
群臣都是‘聪明人’,纷纷赞成出兵讨伐东吴,而且这一仗也是非打不可的!
一则,机会太难得了,趁着风灾攻打东吴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,要是过上一两年,等东吴缓过这口气来,恐怕胜算就小的多了。
二则,如今大魏东、西分治,长安方面处处占据上风,早晚把洛阳方面吃个干净,那时候曹家皇位难保不说,士族集团也要跟着一起倒霉!
要想死中求活,就必须出兵踏平东吴,再逆江而上灭了西蜀,如此天下三分有其二,也就不用畏惧萧氏了,刀兵相见也有六分胜算!
因此上,曹丕与士族集团有矛盾不假,在出兵的意见上却极为一致,决定好好的‘精诚团结’一次!
讨伐东吴已定,接下来,就是商议三件大事了:
第一,出动多少兵马讨伐东吴?
第二,什么时候出兵讨伐东吴?
第三,谁来带兵讨伐东吴?
第一个问题就不好解决,东吴虽然元气大伤,可外有三江天险,内有六郡之地,上有陆逊这般英武统帅,下有近三十万精锐兵马,以及几千艘大小战船,其实力仍不容小觑啊!
曹丕与群臣商议认为,至少要征召五十万兵马,两百万民夫,以及大量的钱财、军械、粮草、战船……这一仗才有胜算!
按照道理来说,大魏人口众多,府库充足,更有上百万精兵强将,召集这些兵马钱粮不是难事!
问题是,这一仗是东边要打的,西边未必会帮忙,就算萧逸有意出兵助战,曹丕等人也不会同意的,因为胜利果实不容瓜分!
如此一来,靠着半个魏国讨伐东吴,其压力就成倍增加了,必须大肆征兵、征税、征粮,甚至是把家底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