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
语速:
2x
3x
4x
5x
上一页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壮成长的温床。唐末深重的社会矛盾给黄巢提供了施展抱负的机会。年年天灾人祸,土地兼并与南诏国长达十五年的战争积累的民怨,这一切都让人有了揭竿而起的勇气和理由。

    当人们意识到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,黑暗不可避免地降临,并且是指日不可待的漫长,强烈的失落感会促使人们抱住回忆取暖,怀想当初光明的、朝花夕拾杯中酒的年代,可以无忧无虑地清谈,乘兴访友,踏月还家。

    尽管生如逆旅,光阴明媚的时候并不多,可是当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,人们会越发起劲地怀念起昔日幸福的小细节。咀嚼这些微小如花蕊的温暖,它所散发的甜香,可以使人心怀惆怅地继续生活。

    过去的时光因为业已远离变得妖娆丰润,距离会为我们修补细节,时间仁慈地为我们疗伤,最好的时光永远驻留在记忆里,不是现在。但现在又如影随形,无所不在,它卷挟着我们。

    郁积的绝望会使人们痛苦躁动,渴望能出现一位英雄。这个人他会率先呐喊出心底积压的不满,他知道大家心里的欲望窝藏在哪里蠢蠢欲动,他清楚看似软弱的愿望聚集在一起时会拥有什么样的力量,他善于引诱它们出来作乱,号召大家一起反抗。

    枭雄之心犹如彩蝶,要趁着民变的东风破茧而出。尽管那个人的个人目的可能并不单纯,可是每一次起义、暴动公开的口号只有一个,改变现状!

    黄巢即是这种乱世枭雄。他不似菊般清高离俗,他半点隐逸之心也没有,却实如菊般耐得起霜冻磨砺。黄巢终生爱菊,他为菊花写了好几首脍炙人口的诗。他为菊花鸣不平:飒飒西风满院栽,蕊寒香冷蝶难来。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菊花不单是独立寒秋,更应该是占尽春光的。

    菊花是否值得和桃花争艳且不论,各花入各眼,黄巢的论调带有明显的个人喜好。他的菊花诗为当代的著名导演提供了创作灵感,虽然他最终拍成的是一部内容空洞、徒具色彩冲击力的宫廷言情电影。

    喜欢菊花的他背弃了推崇牡丹的大唐帝国,他差一点就推翻大唐,建立起一个推崇菊花的帝国,尽管这帝国不似菊花的坚忍耐久,反倒如昙花一样短暂。他犹如一把冲天大火,轰轰烈烈烧得残唐成灰。

    在他谢幕离场之后,五代十国血雨腥风的大幕已缓缓拉开。

    有这样一首著名的诗:

    昔年曾作五陵游,子夜歌清月满楼。

    银烛树前长似昼,露桃花里不知秋。

  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